锅包肉是什么地方的菜_锅包肉是哪里的特色菜
锅包肉不知道诗卓百科的粉丝们吃过没,很多人会觉得锅包肉的做法和糖醋里脊的做法看起来差不多,其实锅包肉和糖醋里脊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看了下面的内容,你就可以很好的将它们两个分清楚了。
锅包肉是哪个地方的菜
锅包肉是一道著名的 东北菜 。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口味酸甜。
锅包肉的营养价值
锅包肉的主要材料就是猪里脊,而小编们知哗敏道,猪里脊是小编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肉类,它对人体有着诸多的好处,例如含有优质蛋白,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氨基酸,另外,其中丰富的铁元素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血作用。除此之外,猪肉是人体摄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里脊肉的特点是几乎没什么肥肉,所以用它来制作锅包肉,酥嫩可口,而且不会给身体增加脂肪,是非常不错的猪肉做法。
锅包肉的由来
锅包肉是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当年为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
郑家祖籍辽宁省建昌县,郑兴文从小家道殷实,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郑兴文逐渐对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菜肴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并能对菜肴的色、香、味、形加以点评,被人们誉为"小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
郑兴文曾在北京一官员家学做官府菜肴,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后,出徒的郑兴文于1881年在北京,当时称北平的一条街面上开了一家名为"真味居"的中档酒家。1907年,受朋友举荐,郑兴文带了14个技术过硬的厨子进入了当时的道台府做主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为了讨好外国使节,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
几经冥思的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也就出现了新的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乱凳枝,到了现在就被叫成"锅包肉"了。
锅包肉的做法
材料:
猪里脊800克,食用油、胡萝卜、糖、香菜、醋、姜、淀粉、醋各适量
做法:
1、将新鲜的里脊肉除去筋,切成厚薄适合的片;
2、倒入少许的淀粉,抓匀;
3、锅内倒入适量的油烧开,放入里脊块小火炸一下捞出;
4、再放进去复炸一次;
5、锅内放适量的水、白醋、糖、姜丝、葱炒出香味;
6、倒粗茄入炸好的里脊翻炒使之充分沾满汁,撒上香菜即可出锅。
锅包肉和糖醋里脊的区别
糖醋里脊和锅包肉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经过油炸的肉片,而且两者都属于酸甜口的菜肴。但是,糖醋里脊和锅包肉是有很大区别的:
1、烹饪方法和口感:正宗的东北锅包肉是采用炸烹的方法,将糖醋汁烹入肉片里面,表面上基本看不到汤汁,即使冷了也不会影响口感;而糖醋里脊是用炸熘的烹制方法,将糖醋汁挂在肉片表面,上桌后要趁热吃。
2、刀工处理的方法不同:锅包肉通常是把肉切大薄片;糖醋里脊则通常是切成条状。
3、炸制的火候:锅包肉炸制的时间比糖醋里脊时间长,通常要炸制两遍,炸出的肉质干硬,口感更焦脆;糖醋里脊通常只炸制一遍就行了,炸制时间也短,以求达到外焦里嫩的最佳效果。
4、挂汁:锅包肉是干烹,或者说是溜和爆相结合的技法,炸好后,用大火把清汁的味道烹入肉中,肉保持焦脆的口感;糖醋里脊是溜,汁里加水淀粉,裹的汁更浓稠;锅包肉的芡是包住的,糖醋里脊的芡是流下来的。
5、醋的运用不同:糖醋里脊和锅包肉虽然都需要放醋,但锅包肉放醋的目的是增香,更多是醋意而不是醋味儿;糖醋里脊的酸味儿是能明显吃出来的,调味上酸甜为主。
小编觉得现在好多地方都有啊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满族美食。 即将猪里脊肉切片知漏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做法 :新鲜猪里脊肉300克 姜丝5克 葱丝20克香菜10克 精盐、料酒、酱油、白糖、醋、鲜汤、水淀粉、色拉油散拆各适量。1.新鲜的冲猛枣猪里脊肉改刀成7厘米长、5厘米宽、0.2厘米厚的大片,用精盐、料酒腌制分钟,再把腌好的肉上沾满干淀粉,用水淀粉及少许色拉油调成稠糊;另用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淀粉等对成滋汁。2.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六七成热,先将码好味的肉片与稠糊拌匀,再一片片展开,逐一下入锅中,炸至外酥内嫩时捞出沥油。3.锅留底油,投入姜丝、葱丝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匀后起锅装盘,撒上香菜即成。
东北大众特色。很好吃,小编也会,经常做
真正的锅包肉属于回民菜,一盘就八片,炸完后形似小锅,并带仔饥汁,才叫锅包肉。后由于1889年由西北做凯回民迁移到东北,汉民的大量食用而改成猪肉做的,又在东北发起,才成为现在东北菜的念胡返归属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是正宗冰城(哈尔滨)美食,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
补充: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即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由于用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这个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变成了"锅包肉"。在西安事变以前,由于东三省消乱归属张氏家族管辖,所以道台府的很多菜,都属于禁菜、私菜。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日本占领黑龙江以后,张学良对东北部部分地区控制渐松,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后来到了辽宁,辽宁人对其加入了自己的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槐桥乎,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锅爆肉)原有的香酥金黄。龙泉山庄的厨师曾在全国电视厨艺大赛上,展现过沈阳版本的"锅包肉"。"滨江膳祖"的曾孙在哈尔滨花园街43号开办了铅悉美食店。